再次启动超大规模刺激计划是否可以提振经济?
国家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启动“四万亿”经济刺激计划,目前武汉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已经超过上次金融危机时期。有8个省市推出27万亿元基建项目,有专家对这种刺激政策经济是否有效持保留意见。
3月2日,股市沪深两市股指高开高走。分板块看,市场热点集中基建领域,包括水泥、钢铁、房地产以及代表新基建的5G。
据《新京报》3月2日报道,根据各省份发布的2020年的重点项目投资计划,河南、云南、福建、四川、重庆、陕西、河北、浙江等8个省市先后公布重点投资项目,总投资接近27万亿元人民币。
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,基础设施的建设一直是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,而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的投资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。“无论是疫情中拉动经济,还是疫情前的需求,加码基建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。”
赵锡军认为,后续会有更多城市推出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。
一直跟随主流媒体口径的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发文表示,对冲疫情和经济下行最简单有效的办法还是基建,“短期有助于扩大需求、稳增长、稳就业,长期有助于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,提升长期竞争力……”
有财经分析人士指出,拉动基础建设是国家在经济下滑时期常用的手段,预计后期也会对房地产等相关行业出台刺激政策。
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强调,“发挥好有效投资关键作用,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,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。”
中国应当重回大规模基建建设刺激经济增长的老路吗?
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3月2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面对疫情用刺激政策来解决当下的中国经济问题是无效的。当前,需要以风险为导向进行政策调整,推动各项政策形成合力,不失时机推进财政支出结构调整。
刘尚希认为,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是要素供给(尤其是劳动力复工)受到疫情冲击,人流、物流堵点没有完全打通,产业链、供应链不能顺畅运转,企业复工复产缺乏必要的条件。在这种情况下,用刺激政策来解决劳动力供给不足、物流不畅、企业复工复产难等问题是无效的,是在缘木求鱼。
武汉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已超上次金融危机
2月29日,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,中国制造业2月份PMI为35.7。作为反映经济变化趋势的重要指标,2月制造业PMI下跌明显,分项指标全线下挫。
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刘学智表示,此次武汉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冲击甚至超过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。官方制造业PMI此前的低点处于2008年11月,为38.8。“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,只是部分沿海地区的外向型企业受到较大冲击。这次疫情呈全国性特征,导致停产、停工、停学以及居民生活停摆,短期冲击是全国性和全面性的。”
专家也对此轮经济刺激计划表示担忧,因上一轮刺激政策留下的后遗症,包括地方政府财政行为缺乏约束、金融体系承担“准财政”功能、国有企业隐性担保机制、房地产泡沫积聚、地方政府债务、银行坏账风险加大以及产能过剩等问题,至今仍未得到彻底解决。
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此前强调,刺激政策透支了未来增长潜力,短期来看能把经济硬撑到比较高的水平,但是大起必有大落,到某个时候就会出现断崖式下跌。
在此次武汉肺炎疫情之前,国家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、2003年的SARS疫情、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时,都采取了大规模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来应对。
2008年下半年,受金融危机影响,中国出口急转直下,从年初的超过两位数增长迅速回落至负增长。而2009年一季度,出口转为两位数负增长,且工业生产大幅下滑,发电量零增长,大量中小出口企业关闭,沿海地区失业潮出现。
2008年11月5日,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决定,实施一系列财政、货币等政策(大体分为十个大类)的总规模约4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计划,并在11月9日晚间对外公布。
推荐阅读: